全体毕业生: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各类求职陷阱,导致不少大学生上当受骗。为切实增强毕业生求职期间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警惕就业陷阱,确保就业安全,现结合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做以下安全提示:
一、个人信息安全提示
(一)应聘过程中需提交的证件或者证书等材料,一般提交复印件,不要随意提交材料的原件。
(二)对于各种招聘信息,尤其是从相关网站上获取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不要轻易提供太过详实的个人信息。
(三)不要将自己的全部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如确需固定电话,可以提供辅导员老师的办公电话。
(四)要记录好何时向哪家单位的HR投递过简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若有未投递过简历的企业与学生联系,千万不要与之进行相关交流。
二、招聘信息安全提示
(一)对过分强调“形象容貌”、“高额薪酬”(如月薪数万或明显高于相同城市同类企业薪酬水平)的求职信息,一定要格外小心。
(二)要通过正规途径获取招聘信息,如学校、全国及各省地市教育人事等部门举办的招聘会、发布的招聘信息。
(三)对编辑粗糙,内容不完整的招聘信息,要善于存疑,不要盲目应聘,更不要随意投递简历。如招聘信息中刻意留有招聘者手机号,并在简单沟通后便催促要求参加集中培训或实习上岗的,要多加留意。
(四)通过求职网上获取的招聘信息,要注意甄别真假,投递简历前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对招聘信息有怀疑时应通过政府网站、行业网站和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认真核实,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核实。企业资质可通过工商部门企业信用信息网查询。
三、求职面试安全提示
(一)如需前往公司面试,在前往面试之前,必须要先求证该公司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了解公司经营状况、规模、信誉度及应聘岗位工作性质等。
(二)单独外出面试、到外地求职、实习或参加招聘会,应先向学院请假,并登记去向、外出时间和具体联络方式,并告知辅导员及同学,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去向及安排。如不能按时回来,应事先电话告知。
(三)对面试地点偏僻、隐密或是要求夜间面试的,皆应加倍小心。如用人单位约定到校外宾馆、酒店、公司等地方面谈的,最好在白天与同学结伴前往,并观察是否在会议室、面谈室等公开场合进行。女生不要随意单独外出面见招聘者,也不要贸然与招聘者在密闭房间单独会见。
(四)参加各地举办的招聘会、就业洽谈会、人才交流会,要遵守现场的规定,服从现场的人流疏导,注意人身安全。往返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随便搭乘不正规的社会车辆,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并保管好随身财物。
四、其它方面安全提示
(一)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应就协议中的条款内容与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明确之后再填写。
(二)传销组织可能利用少数学生一夜暴富、急于求成的心态,或者利用大学生社会阅历浅,高薪加花言巧语诱骗其加入,危害其人身财产安全。同学们要提高辨别真伪和防诱骗能力,一旦发现非法传销活动,立即向学校或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三)国家规定,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对单位提出的收费要根据《劳动法》、《合同法》和相关规定作出判断,不要受其职位、薪金的诱惑而上当。同时,部分企业打着入职培训的旗号,要求入职后先交纳培训费(或者办理“培训贷”),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招聘单位录用员工应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不是产品推销协议。毕业生要提高警惕,不要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更不要盲目签字,随意交钱。一旦上当受骗,可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部门报警,寻求法律保护。
五、当前重点安全提示
(一)部分企业虚假承诺,招聘信息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差大。
(二)部分企业和中介虚假招聘,借着招聘打广告、骗取中介费,有的企业只“试用”不聘用。
(三)部分求职中介平台制造求职恐慌,以“内推”、“保录取”等为噱头收取高额培训费用。
(四)一些求职中介平台冒充知名企业忽悠大学生收费实习。
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若有疑问,可向辅导员、校就业中心及时求助反映。
预祝大家前程似锦,求职成功!
山东大学(威海)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二〇二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