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
曹婧 翻译学院 2014级 英语(英俄双语)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为你的梦想做了些什么?
——我……
我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地出生、长大,按部就班地上小学、初中、高中,没有倾城的相貌,没有挥霍不完的财产,有的,就是一颗上进的心。
高考是很多平凡学生的命运分水岭,我选择了山东大学(威海),被英语(英俄双语)专业选择,按部就班地走过四年。
我是一个普通人。
可我的四年与很多同学相比不普通。
连续三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
我很感激学校学院给我的各种机会,我很感激自己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四年里我虽然忙碌,却异常充实,并且,长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普通的大学生活不普通
1、学习打牢地基
大学期间的学习更具有专业性和侧重性,英语的学习更注重文学性和高级语法,还增加了许多英语相关专业课,这让我对英语这门学科开始了重新的审视。俄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在大家在同一起跑线的情况下,如何得更快更稳是制胜关键。
三年的专业课学习里,我不放松任何一个知识点,无论考试是否是重点,我都会仔细看过,我有感兴趣的科目,那我上课会有百分之百的投入,因为我的课余生活被各种工作填满,所以我知道,提高上课效率才是我跑赢的关键。
我没办法形容当我第一次知道我是专业第一时的那种心情,惊喜又难以置信,因为我觉得,在山大这所学校里,大家都是佼佼者,我从未奢望我可以得到一个头筹。
后来,压力和动力傍地而走。
双语专业的课程比其他专业的要多得多,我虽疲惫却乐在其中,每一次上课的响铃都好像是知识的鸣钟,每一次教室的更换都像是知识的高塔筑垒,考试前的策略复习会帮助你在比赛中一马当先。
2、工作填满生活
大一入学,我加入了学生会。三年里,“学生会”三个字给我的意义是归属和成长,从干事到副秘书长再到秘书长,每一年经历着类似的活动却有不同的收获。享受工作,是我的秘籍。我享受每一次在玲珑学堂准备活动的感觉,享受每一次大家碰头思想碰撞的感觉,享受每一次成功的欢呼和喜悦。秘书处的三年,我学会了严谨细心,我学会了沟通交流,我学会了组织协调,我学会了团结共赢。
卸任之时,我虽不说,心却像被捏住了一样,酸酸的难受。
我觉得自己像是有分身之术,一身在大集体中,一身在小集体里。
同样的大一,我还选择了就业实践委员这一职务,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的我,为了带好同学们做好职业规划,听很多讲座,看很多书籍,搜集很多资料,一点一点摸索,力求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在三年的就业实践委员的经历中,大一认知自我,大二探索职业,大三实践规划,只为大四拥抱硕果。连续两年的就业主题班会,我在图书馆三楼的书架间不停穿梭,在宿舍默默翻书到深夜,班会上看到同学们兴致盎然的模样,班会后得到同学们说有帮助的反馈,觉得这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高考之后松了一口气,觉得大学时光就是得过且过的我,在职业规划的引导下,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四年,提高了策划能力,也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条理。
二、保研之路漫漫却有光
保研对我来讲像是做了一场梦,跌宕起伏,哭笑并存。
我用了大概一天的时间确定了我要跨专业。很果断,很果决。我一直觉得,语言是一门工具,将语言合理地利用起来,与其他学科结合,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
我想成为复合型人才。
确定新闻传播是因为我想走国际传播方向,想将中国青年的声音传向世界,想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强大。
四五月份,各大高校开始举办夏令营,夏令营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无论是否能被录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校专业只招收夏令营,没有九月推免,比如人大的国际新闻专业。夏令营是一个熟悉面试的好途径,也能够增加录取机会,在这里还是建议大家勇敢报名。机会是自己的,抓住了就有一线生机,放弃了那就连尝试的可能都没有。
到了七月底八月初,预报名就开始了。
由于我是跨专业,新闻传播对我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大概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自学。期间我读了相关的基础专业课《传播学教程》《新闻理论十讲》《新媒体概论》《大众传播通论》《传播学总论》《新闻学概论》等,看得比较杂,但是都是基础的书籍,除此之外,还看了一些中外著作,比如很出名的《乌合之众》《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等,国内的看了一些知名教授的,比如胡翼青教授,陈力丹教授等,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够辨别他们是教材还是拓展书籍。教授们的许多书被作为教材使用,而这些,不能够成为在面试时你回答老师的“是否看过相关的书籍著作?”的答案。在面试之前还看了几篇论文,论文我觉得找最近年份的看比较好,抓住研究热点。
每一本书我都有做详细的笔记,是第一次看书的时候做的,其实个人觉得第一次看书应该是不需要记笔记的,通读全书,抓住中心最好,但是我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第一次就开始记笔记了。第二次对照着笔记将书里的重点复习了一次,几本书相似的章节和知识点整理在了一起,加深记忆。看著作的时候我是选择记下老师们的主要观点和主要事例,力求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清楚。
除了专业课,英语口语也需要注意。面试时大部分的学校都会有口语面试,难度不大,但是我们平时需要保持语感,顺便记一些专业性的词汇。
其次是材料的准备,个人陈述、推荐信等需要早做准备,建议多修改几次,找学长学姐帮忙找找不恰当的地方,汲取一下经验。
保研过程中考试形式不一,有的院校是笔试加面试,各占一定比例,有的院校只有面试。我最后只去了山大总校和北外考试,下面就这两个学校的考试形式给大家一点经验。
山东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专业(专硕) 学制三年
今年没有笔试,只有面试,英语口试和专业面试。英语口试是新加坡南洋理工一个女博士主持的,老师很温柔,考试形式是“随便聊聊”,让我做了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偶尔打断我,问我一些她感兴趣的地方。后来问了我为什么要选择新闻传播专业,最后问了我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我们讨论了两句纸媒和新媒体的问题,就结束了面试。过程比较轻松,也可能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优势,无论口语好不好,都有敢张嘴的勇气。专业面试,由于是跨专业,老师其实更想知道的是你的本专业和你选择专业的结合点,所以老师紧紧围绕我的专业问了几个问题,比如“既然你是学英俄双语的,那你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读过相关外媒吧?你都读过哪些外媒?对他们有什么评价?”,面试过程中不要惊慌,会什么答什么,不太会的问题运用一些技巧就好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 传播学-国际传播 学制三年
北外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项必须都及格才有机会被录取。
笔试三个小时,不能分心,因为不一定能答完。但其实一共就三个题,新闻和传播的考题一样。第一个题就是基础知识,一道新闻类,一道传播类,每一道有两个小题,每一道都要选择一个小题作答,不用答太多,把想说的说清楚就好了,答多了很浪费时间。
第二个题是编译,将中文编译成英文,这次的题是一个专家的演讲,关于乡村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原文很长,大概16开纸四五页的样子,编译成350词以内。
第三个题是评论,根据一则文章,自选角度和切入点写800字左右的评论。原文是关于中国知识出现滑坡的文章。
面试分了三个小组,我是小组第二个面试的,老师问了我“请你评价一下俄媒在当今俄美论战中发挥的作用”,还有一个老师问了我“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传播是什么”“有没有上过新闻传播相关的课程”,剩下的就是关于科研项目、专业设置等等的相关问题。
这一路上看过了很多的风景,遇到了很多同伴,我在最艰难的时候遇到的最温暖的事情大概就是我的朋友善意的谎言和暖意的陪伴。为了不影响我的考试心情,明明被名校录取了的她选择了对我善意隐瞒;因为担心我的考试状态,不远千里跑到北京陪我考试。
何其有幸,何其感恩。
三、因为幸运,所以优秀
心态是很重要的因素,无论何时,心态不要崩,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在没有知道结果之前,你没有理由放弃,在保研没有结束之前,你没有理由放弃,不坚持到底,你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在等着你。无论是考试前,准备时还是考试中,都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尽力去做了,你是很优秀的,眼前所有阻挡你的大山都是想让你翻过去看更好的风景。
自信也会给很大帮助,无论何时,相信自己,你比任何人都要棒。你是几十个同学中能保研的仅有的几个人,这就足以证明你有能力。你看过专业书了,你看过论著了,你准备过面试问题了,你注意到一些细节了,ok,你做的很好了,这样的你不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
知识当然是最基础的因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多想多看多预测。专业知识是在任何一场考试中都非常重要的内容,脑子不要停止运转,不到进去考试的那一刻,不要放弃预测可能会考试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搜索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寻找各种有用的材料。
梦想会支撑你坚持到最后,当你遇到了阻挡你的大山,不要怕,看一看远处的梦想,勇敢地爬过它们。
我一直认为,优秀是因为幸运,幸运的是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幸运的是我们身边有支持我们的父母朋友,在我们迷茫不知所措时他们能为我们点起一盏灯;幸运的是,当我们受到挫折,感到崩溃时,我们有一个地方能够让我们感到安全,能够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港湾。
希望每个人都能经过大学四年的积淀变成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保研、考研还是求职,我只想告诉还在观望,还在等待,还在不知所措的你,不要怕,我们都陪着你。
曹婧,女,中共党员,专业成绩1/26,曾任翻译学院秘书长,2014级就业实践委员。曾获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大学十佳大学生(提名),山东大学(威海)百优大学生,连续三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三次一等奖学金,海外经历校长奖学金,玲珑集团奖学金,获得三次优秀学生干部,曾获科研立项校级二等奖、三等奖,主持的就业班会连续两年获得院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