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伊乐,文化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专业毕业生
签约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首先,在进入正题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山东大学(威海)本科,大一英德双语专业,大二转专业到新闻学,双学位法学。大学期间主要活跃的学生组织是校青年志愿者总会,担任副主席职位,有丰富的志愿者服务经历。求职意向行业为互联网、媒体,快消;岗位为营销、市场、管培生;城市为北京、天津、南京。
我从大四九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就业,十月份来到北京,通过网申争取到凤凰网的实习机会,负责手机报编辑工作,实习的同时参加校园招聘。截止至十二月份共网上投递简历40余份,现场招聘会投递约10份,走到终面的企业共7家,最后收获3枚offer,分别是碧桂园管培生、强生医疗管培生和光线传媒电影宣传,最后果断选择了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医疗器械行业,成为强生的一员。
一.考研还是工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一般来说选择读研的原因大致有四类:1.研究学术2.盲目跟风3.逃避就业4.寻求更高起点。跟大家一样,我也曾犹豫是否要读研,正如父母所言现在的本科生出去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再加上心中仍尚存一丝名校梦,迷茫无措的我只好暂时同意了他们的想法。可真当到了大四抉择的关头时,我却变得异常清醒,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动力坐冷板凳考研,更无法忍受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轻率地选择一个专业,虚耗三年时光。我毅然决定出去工作,先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如果未来仍想读书深造,再换个纬经度出国留学也不迟。
我详细地咨询过在外实习或已经拿到offer的好友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除去某些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以我们山大(威海)学生的身份,即使去高校云集的北上广找工作也足以跨过学历这一关,剩下的结果全取决于个人能力,毕竟在就业市场上头顶985光环的毕业生依然占有一定优势。吃下了这剂定心丸后,我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迈入求职的大军中。
二.求职那些事儿
都说考研难,但更跟它比起来,求职也同样意味着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战役。最晚的求职准备应该从大三就开始了,很多名企都会定期发布招收在校生参加寒暑期实习项目的通知,比如BAT、四大、宝洁等,只要通过网申和面试就可以获得实习机会(建议大家无论毕业是否就业都去试试)。通过实习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企业,了解行业特性,为日后择业打下基础。除此以外,表现突出者还可以通过实习转正,我一个机电院的同学就是通过大三暑假在丰田公司实习直接拿到offer,省去了大笔时间和精力,真是羡煞旁人。
而我就是一本反面教材,从台湾交流回来时已经大四开学了,这时候找工作才发现很多心仪的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迅雷,360等校招早就在两个月前就结束了,我只能痛惜错过了一段黄金时间。几天后我参加了浪潮集团的校园宣讲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投递了第一份简历,无奈止步终面。第一次校招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在意料之中,浪潮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既熟悉了企业的面试流程,也对日后要面临的挑战心里有了底。
由于受地域限制,来威海招聘的名企很少,于是我和几个好友商量好一起结伴来到济南山大本部参加招聘。几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边参加京东、三星的校园宣讲会,一边不断地网申做在线测评,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网申的效率很低,企业一般会根据地区招聘需要在全国选择重点大学进行宣讲,通过现场投递简历或者内部人员推荐,申请者可以直接跳过网上测评进入一轮面试,所以网申的很多简历HR还没来得及看人就招够了。来济南校招的企业大多是要求留在山东工作的,而我的意向工作城市是北京,理清思路后我便立刻联系在京实习的同学,事先安排好落脚处,一周后就火速转战京城,正式开始了我的北漂之旅。
在北京的两个月,每天都是忙碌并充实的,身体里好像有一根紧绷的弦一刻都不敢放松。除了做好手头的工作以外还要时刻不停地网申测评在不同宣讲会上奔波,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就和朋友们分头行动,一人手里拿着好几个人的简历去现场投递。后来我陆续地参加了新浪微博、微信、江苏卫视、华润置地、恒大地产、联合利华、维信理财等十几家公司的面试,每次都能遇到大量清北上交等名校竞争者,硕士及留学生的比例更是能达到30%以上。就业季的硝烟年比一年浓重,我的心态也在一次次历练中越挫越勇,面试表现也越来越自信娴熟。
一般来说各个公司的招聘流程都大同小异,以强生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简历筛选2.在线笔试3.HR一轮面试4.大区经理复试 5.上海集体终面,其中又包含PPT+自我介绍、开放性问题速答、无领导小组讨论、评委现场提问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技巧大家上网都能搜到,这里我不多赘述。姑且谈些我的其他想法:
1.适合自己的才是好工作,好工作的四个维度。
职业的选择是影响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因为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应考虑四个维度:(1)喜好原则。让兴趣成为工作是莫大的幸运,但如果无法选择我们感兴趣的工作时,最起码也要避开讨厌的工作。(2)擅长原则:与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能带给我们自信和满足感。(3)价值原则:有意义的工作才值得我们投入热情与灵感。(4)发展原则:所在的行业,岗位应有足够的上升空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就不愁会撞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找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尤其是没有资历的求职者在这个过程中会处于相对劣势的状态。因为我们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真实实力,尤其是很多“门外汉”听起来名声斐然的企业实际上并非我们想象地那么美好。相反,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会因为我们的不了解而被忽略,大家可以看看每年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名单里有多少是我们没有听过的名字。
通过一次次的面试,我们能简单快速地了解一家企业的历史背景、办公环境、人员构成、行政效率等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因此面试是一件低投资高回报的事情,每一次失败都为最终的成功积累了经验,希望大家不要轻易放过任何机会。
2.一旦遇到心仪的企业,一定要像追女朋友那样去把握。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招聘要求,每位面试官都有自己偏好,没有人能确定一个通用标准,唯一确定的是面试官会在优中选优,所以只要我们比别人做的更好就有机会胜出。当别人随便拿一张生活照放在简历里的时候,你可以去专门拍一张美观大方的证件照;当别人临时借来一套不合身的正装时,你可以穿得修身得体;你可以在每次面试前对着镜子练好神情仪态,因为很少人会注意自己的表情;你可以上企业官网全面地寻找切入点,因为很多人只是看百度百科……
准备强生面试的时候,我专门找人联系在威高医疗器械工作的前辈了解行业信息,网站上所有关于强生医疗的帖子我几乎都看过一遍,终面的PPT演讲我排练过无数遍,每个词每句话都能熟烂于心,停顿的次数和时间的控制都能精确到秒,直到稳定在最佳状态。拿到offer以后,听大区经理说复试的时候还有人拿了润喉糖给面试官,先不说这对结果能发挥大多的作用,光是这份主动体贴的用心就足以让面试官印象深刻了。
面试得多了,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基本都围绕着两个中心: “你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以及公司为什么选择你“,大家可以对照企业的职位要求去准备。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宝洁的八大问,先把你的相关经历先梳理一遍,再用STAR法则回答这八道题,就可以应付多数企业的面试。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有足够的理由能说服自己和对方,离拿offer就成功了一半。
3.整合资源,善于利用求职工具。
求职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战争除了要求我们具备坚固的铠甲,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我们更要有锋利的武器,而武器就是我们身边所有能运用的资源。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想要的信息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做好“情报搜集工作”。推荐大家做做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等权威的测评,再上豆瓣买几本热门的求职工具书去阅读,以便更加立体地了解自己,尽早做出完善的职业规划。其次,市面上针对不同群体的求职网站、APP应用及微信公众号层出不穷,如大街网、应届生求职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等,只要注册个账号就能订阅招聘通知,只要勾勾手指就能随时投递简历,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求职效率。
最后,建议大家多向身边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们求助,尤其熟人推荐知根知底,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和企业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我当初就是在山大的微信求职群里,遇到了一位已经在强生工作了四年的学长,他手头刚好有三个内推名额。有意向者只要把简历发到他邮箱,他就会针对每人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和指导,最终我很幸运地得到了内推机会,直接进入一轮面试。如果不是这位热心的学长,我大概就与强生失之交臂了吧。
三.写在最后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毫不熟悉的医疗领域工作?其实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想过找工作一定要与专业对口。我们大学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未来能真正运用到工作中的少之又少,四年的学习真正教会我们的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未来进入职场意味着我们又要从头开始学习,既然一切都是新的,又何必在意是哪个领域呢。而且医疗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求持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我相信在这里有足够的空间让我施展拳脚,所以值得“托付终身”。再加上强生在业界有“黄埔军校”之称,针对每年新入职的管培生都有完善的培养方案和职业成长计划,可以帮助大家顺利地迈过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期。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强生,再次从新闻跨界,进入医疗器械领域。
以上就是我三个月以来的求职历程,这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每一次的前进亦或挫败,都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回首校招的日子,感谢所有的企业,给予我历练的机会;感谢帮助过我的朋友,没有他们,我的孤独焦虑将无处安放;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战斗的勇气,温暖的依靠。最后,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到大家,愿每一位求职者都能找到最好的归宿,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