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华通讯社
冯亚松 东北亚学院 2015级朝鲜语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15级朝鲜语系的冯亚松,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大学和就业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大学经历
我的大学经历主要分为专业学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活动比赛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是专业学习方面,大一大二两年学习成绩排名年级前百分之五十,其中大一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28名,大二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27名。大三在韩交换一年修习课程11门均获得A及A+,平均绩点97.7分。截至目前总平均绩点为85.4分,综合排名年级第25名,曾获得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并通过了韩语TOPIK六级、CET6级、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考试。
然后是在学生工作方面。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我的两年学生会经历和四年班长经历。大一开始我进入院学生会秘书处,成为了一名干事。在大一一年锻炼的基础上,大二时我开始担任院学生会媒体宣传部部长一职。虽然面临的尝试和挑战有很多,我的技能资历也有所欠缺,但在老师的指导,副部长和干事门的配合以及自己的努力之下,媒体宣传部作为一个全新的部门不仅完成了各项基本任务,还在一些大型活动和赛事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作为班长的工作相对来说更加琐碎一些,各种通知的下发、文件的收集、活动的组织等。这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责任感。不管是在国内的两年还是在韩国的一年里,我都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去关心帮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班委。
接下来是社会实践方面。在大一大二的暑假我都积极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了院级二等奖等奖项,不仅如此我还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很多大型社会活动,比如大一暑假在威海南海新区举办的第二届威海国际美丽产业博览会中,作为志愿者在组委会工作了33天,与展商沟通并负责现场的秩序和问题处理;大二一年我在学院办公室做学生助理,整理修改各类文件;大三在韩国交换一年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还利用寒假时间在首尔一家超市兼职两个月,不仅丰富了经历提高了口语,还为自己攒下了一部分生活费。虽然独自在国外过春节的感觉有些孤单,但这一年的历练让我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回国后我还参加了济南韩博会、2018山东论坛等大型活动,开拓了眼界。
最后是活动比赛方面。大学四年里我不断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比赛,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我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大一时作为队员参加了短剧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健美操比赛等赛事;大二就开始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始组织参加省级韩语短剧比赛、校级一二九比赛、校级山大星夜特场比赛、校级团体网球比赛等省校级大型活动赛事;大三在韩国也积极参加2018外国人韩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大四回来后作为负责人带队参加省级韩语视频制作大赛等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学生会和担任班长的过程中虽然有过困难甚至想过放弃,但老师同学们的鼓励支持和对于学生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最终让我坚持了下来,也让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收获了耐心和责任感以及沟通技巧、社交礼仪、处理事情的思维方式、应急预案的设置和处理能力等很多受用终生的能力技能。从大一时的懵懂到大四的成熟,四年的各种社会实践经历让我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适应能力,让我更加自信未来可以很好地融入社会。而所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基本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并且随着身份的转换,我获得了从基础到全局的视野扩展,从实施到策划的意识提升,并且为大学生活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二、就业经历
我的就业经历主要分为应聘过程、注意事项、收获感悟三个方面。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新华社的应聘过程,总共有投递简历、笔试面试、实习考察、体检政审和签订协议五个步骤。比较特别的是这个项目是新华社针对全国十几所高校小语种专业的绿色通道项目,所以小语种的同学可以多关注一下。投递简历的内容就是一些类似个人信息和语言等级的基本信息,简历通过后会接到笔试面试的电话,一般会在济南进行。在笔试环节,各语种所考语言不同,可能是本专业语言也可能是英语,虽然我是朝鲜语专业,但我的笔试语言是英语,所以英语能力真的也非常重要,笔试内容为新闻翻译和作文。笔试通过后会有面试,会考察一下所学语言的口语水平和询问一些关于外派的问题。然后就是去北京新华社总社实习考察,时间为一周到两周,主要内容为翻译编辑新闻。如果通过考察,还会有体检和政审,不过基本不会有大的问题。最后新华社会通知签订三方协议,整个应聘算是全部结束。
接下来我想就我的经历说几点注意事项。首先是本专业语言的等级需要拿到最高级并熟练掌握,然后就是英语水平越高越有优势,因为在包括笔试环节和实习环节里英语的应用比例非常大,所以英语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最后就是如果有这方面想法的同学,最好关注一下所学语言国家的新闻和国际局势,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新闻通讯写作的能力,我本人有过媒体宣传部的经历所以有一些基本的通讯写作能力,感觉对这次应聘也有所帮助。另外像求职面试中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也需要注意。
最后想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其实在去年9月看到这个通知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对未来也十分迷茫,但这四年的点滴积累加上一点点运气让我最终抓住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成功进入新华社工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很好,但大学四年其他方面的积累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想要进入新华社,我个人的感受是所学语言熟练掌握,英语能力不能太差再加上临场反应、人际沟通、待人接物等其他方面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几点。所以,曾经的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出国交换等经历综合起来,才有了这次的成功。希望大家在学习之余多多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保持英语的水平,这样才能在机会来的时候抓住它。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冯亚松,男,23岁,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2015级朝鲜语专业学生。任2015级朝鲜语4班班长,曾任韩国学院(今东北亚学院)学生会媒体宣传部部长,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目前已签约新华通讯社国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