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网
 

生涯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指导 > 生涯规划 > 正文

 

2019届求职达人之四十六:自信 挑战 成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布时间:2019-06-18 12:34:24    浏览次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信 挑战 成长

程苏艺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5级空间科学与技术

 

【最初•在立志中探索】

20159月,伴随着感恩、好奇和踌躇满志,程苏艺踏入了大学的校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她明白,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未知的世界正缓缓向她展开宽阔的臂膀,人生,正向着下一站飞驰而去。站在十佳大学生宣传栏前,想象着大学四年之后的方向,她是迷茫的。学长学姐们四年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但是其中细节,旁人又何知。《山东大学堂章程》有云,“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她暗下决心,要持续攻读物理,要学到真本事,在物理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大学生活变化很大,学习上,没有监督,很容易就自我放松,一步落下步步落下;生活中,“事事有人管”变成了“事事自己管”;工作中,大学种种“水土不服”接踵而至,她不禁问自己,我真的可以吗?

【四年•在挑战中成长】

如果说,大学的课程仅仅是熟悉的考核方式的难度升级,那么科研绝对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大学生而言,科研并不简单。它需要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哪怕只是本科生科研,很可能在某一个点上,一个人就是一个开拓者。大一下学期,程苏艺通过科研立项第一次接触到科研,跟随学院张清和教授对极隙区极光与等离子体云块的关系进行研究,然而过程并不顺利。不了解基础知识,读不懂文献,一切仿佛进入了死胡同。而那时候,很多大一上学期便加入学长学姐科研项目的同学似乎已经开始入门科研,虽然看起来她也在积极准备——参加组会,向导师请教,钻研文献——但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却在慢慢笼罩心头,转机发生在何时她并不知道。但渐渐地,一些知识点仿佛能够串起来了,黑盒子一般的结论仿佛可以理解了。虽然科研学习很少有突然的大彻大悟,但是这种通过不断钻研获得片玉寸珠的过程,也是一件颇有成就感的事。但是,科研立项带给苏艺的成长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她申请了许国昌教授科研助理,搜集调研文献、撰写调研报告,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查阅文献的能力。

大二,程苏艺开始接触挑战杯,很幸运,从往届同学手中接过一个很好的项目的接力棒。项目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留下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是未知的挑战。前进之路不好走,一整天泡在实验室、三餐靠外卖、几天死磕一篇参考文献成了常态,读文献、组会讨论、做实验,再读文献、再讨论、再做实验,几乎是那段时间整个团队的生活写照,在懈怠的时候互相鼓励,在关键时刻由导师把握方向。“差异最大,关系最密”,八个人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问倒的细节,精益求精。当拿着颇有“十年磨一剑”感觉的作品走上赛场,程苏艺终于发现,当时做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在决赛的现场都有可能是决定性的,当时偷的每一点小懒,也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起步就是冲刺,开工就是决战,是程苏艺对挑战杯这场“战争”的感受,同时,也是这场重量级的竞赛,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并体会到了做研究的严谨与乐趣。

【落定•在自省中完善】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挑战杯竞赛期间,程苏艺还同时参加了多个比赛,加上班级事务,时间很快就不够用了。为了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常常需要加班熬夜甚至通宵赶工。然而身体渐渐开始抗议,而且匆忙完成的任务,大多也质量不达标。一件件事情反馈过后,程苏艺开始懂得,要合理规划时间与工作量,有时候,有舍才能更好地得。

大三下学期的保研季,因为准备不充分,程苏艺接连遗憾地错过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几个名校的申请机会。突然的打击和现实的冷水让她冷静下来,综合分析自身优缺点,询问导师和师兄师姐、邮件联系导师、参观实验室、整理材料,专心准备心仪已久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专业,终于顺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

大学四年林林总总已过,一路走来并不一帆风顺,但终将怀揣希望轻装上阵,继续走下去。

个人简介:

程苏艺,中共党员,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5级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班级学习委员,2018级新生导助,获得过包含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挑战杯”国家级二等奖等在内几十项荣誉。现保研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专业。